电梯里,一名举着贺卡的男子,让我心生感动。他一定是怕那张卡被弄皱了,才一直小心翼翼地举着。素朴的卡片上,一行小小的字:老师,节日快乐! wL Li/K
XsGve!x8t
感念师恩,不应仅在教师节,尽管每年这个时候,老师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。设立教师节的本意是尊师重教,对教师的尊重,也就是对教育的尊重,这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。 .Pk&
bh3;&e
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教育的根本目的,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这是一种“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创造”,培养的是对“人类文明继承和发展的能力”。教育不是考试的机器,不是升学的奴隶,也不是谋取名利的阶梯;它将个体从蒙昧中解放出来,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。 Hu^OKCmQ
k`-Q|".$
以此来衡量,我们在对老师心怀感恩和敬意的同时,也有必要审视当下教育的种种不尽如人意——它正在偏离其本质,成为高考指挥棒和分数考评之下,僵化机械的工具。 Z
Ti\o$
0@Tf/H
尽管高考录取率年年提升,可孩子们的压力却有增无减,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,就在为应试教育而奔忙;“减负”的呼声此起彼伏,学生、老师、家长们的负担,却愈发沉重。升学率的考评标准,让任何学校都无法回避,它随之成为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,紧接着,便“施刃”于学生——课程越来越难,作业越来越多,层层加码之下,哪里有时间培养爱好,陶冶性情? q1 n
%s7$
l;hlV80PZP
新学年开始前,北京市教育部门再一次“封杀”奥数,没想到,遭遇许多家长的反对。他们认为,学校总得有选拔标准,即使没了奥数,还会有“奥英”、“奥语”,说不定还有可能考古汉语、甲骨文。更有极端的老师和家长说,要想上好学校,就别听政府的。 3S7tCp
EgVjNkV@a
奥数带给孩子们的,不是数字能力的培养,而是进入好学校的“敲门砖”;学校以此为选拔标准,为的不是发现“人才”,而是更多学生能考上名校。可几次三番被取消的奥数,竟然成了考验教育部门的一道难题,应试教育的“魔力”可见一斑。 02MVCf2
p'*-(Q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