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4-19
济三矿顺利实现安全生产八周年
教育促安 预控保安 科技兴安 济三矿顺利实现全生产八周年 在致力于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过程中,济三矿坚持“管理、装备、培训”并重不动摇,创新安全教育培训,深化提升“三为六预”安全预控管理,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,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,不断夯实安全根基,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。截至2014年4月8日,该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八周年,安全形势持续平稳。 创新安全教育培训,夯实安全基础。为筑牢安全生产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这个矿积极构建安全教育长效机制,创新实施“831”安全教育,即环境、亲情、案例警示、联手教育等“8”项制度和一季一主题、一月一活动、一天一内容的“31”安全长效宣教工程,以制度促进教育培训规范化。突出实效性,致力于教育形式创新,及时把握不同时期矿井安全生产形势任务、职工心理变化和思想状态,通过印发事故手册、举办排版展览、安全宣讲专题等形式,深化安全“五笔帐”和安全警示教育,警示职工牢树“安全第一”思想。拓展实施自助训练、薄弱人员差异教育等教育方式,推行“一岗一模式”定制培训,建立完善双向多层次培训效果评价机制,提高教育培训实效。实施“238”井下问考方法,将培训延伸到生产一线,安全管理人员每次下井对跟班干部、岗位职工抽考提问,检查应知应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,提升全员隐患辨识、标准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。 提升预控管理水平,构建安全长效机制。这个矿立足预防预控,在深化安全预控上下功夫,持续夯实基层基础。围绕消除“人”的不安全行为,在实施班前“十问”自测安全预控力、推行“十六字”安全确认作业程序的基础上,准确把握和分析职工行为状态显现,明确了井上下30种不安全行为和处罚标准,开展“规范行为、标准操作、岗位达标”活动,集中整治不安全行为,持续提升全员素质。深推安全诚信建设,以全员安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,构建安全自保、互保、联保责任链,实现个人到全矿逐级保安链条。深化“566” 区队班组自管自治,放活区队班组人事、分配职权,逐步实现区队班组管理由“制度监督约束”向“责任驱动约束”层次转变,激发安全管理单元活力。在消除“物”的不安全状态上,深推预测、预报等“六预”流程现场实施,严格现场管理“写实”,严格落实“五级”隐患排查制度,形成隐患闭环管理。积极探索推行安全市场化建设,建立完善安全市场价格体系和结算制度,以流程要素为手段、以市场化结算为主的安全激励机制,提高了安全管理效能。 |